句句肺腑语 浓浓医患情 ---在家里躺了三年的病人站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3-06-13 17:20
本文来源: 急性精神科
"感谢急性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让我的儿子站起来了”、“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人暖人心”......这些来自病人家属发自肺腑的话语,不仅是对医务人员的肯定和鼓励,更是我们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动力。
患者小明(化名),男,28岁,未婚,自幼学习成绩优异,高考以600多分考上大学,后因病辍学回家。
自从小明家添了一个弟弟后渐渐开始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常常感到害怕、紧张、恐惧,总是担心父母不要自己,每当弟弟呼唤母亲时,他便觉得自己神经紧绷,情绪不稳,甚至出现冲动行为,不能让母亲离开自己。
因小明平时成绩优异,且顺利考上大学,故而未引起家人重视。在上大学期间,他时常有睡眠差、食欲差,整日高兴不起来等情况,并且常因琐事与室友发生矛盾,担心室友会针对自己,家属为其办理休学回家调养。回家后不愿出门,整日玩手机、电脑,经常说弟弟的坏话,说弟弟分走了父母的爱,要求父母都听自己的话。3年前开始觉得自己身体虚弱,感觉自己被掏空了,不能下床走路,整日躺于床上,要求母亲一日三餐都将饭菜端到卧室进食,如此反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入院前一个月小明突然纠缠母亲,不许母亲照顾弟弟,反复向其母亲诉说自己的躯体不适,担心自己会突然出现冲动行为伤害弟弟,担心自己跳楼,出门会去撞车,主动要求父母送医。
入院后小明仍表现躺在床上,不能久坐,总认为自己气血不足。急性精神科医疗、护理团队仔细为其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及护理服务。由于小明的病情特殊,每个医生对诊断、治疗都有不同的意见。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方案,科室专门组织了医疗、护理、心理团队进行了疑难病例的多学科讨论,从他发病的原因、家庭教育方式、性格特点、目前症状以及异常的心理认知模式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为其修正了诊断、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rTMS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小明的病情有明显好转,从最初只能躺着到目前能自行走出病房,从前期的不能坚持坐一分钟(疑难病例讨论时患者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地上)到做rTMS时能坐半个小时,而且出院前几天自行在病区来回走动,主动与医护人员及病友接触交谈,病情显著好转。小明出院前特地与主管医生合影,表达感激之情。
急性精神科简介:
编制床位160张,分设男、女病区,分别位于我院红桥院区住院楼7楼、8楼。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6人。拥有仿生脑电治疗仪、经颅磁刺激仪、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仪、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医疗设备。
主要收治各种精神障碍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崇州市、邛崃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阳光救助”患者;《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患者;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患者。
科室采取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内科医师“三轨制”查房模式,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同时予以及时的心理治疗,伴有内科疾病时及时给予内科治疗方案,保证了患者的“心、身”健康。
联系电话:028-68039171(男病房);028-68039168(女病房)
监 制:肖 舰
审 核:杨 莉
编 辑:陆慧琰
作 者:胡 艳(急性精神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